第三代高压氧舱今天在重庆投用,可同时治疗22人
重庆之声 2021年7月30日

重庆之声7月30日讯 今天,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(重庆市人民医院)院本部(两江新院)高压氧科正式开舱投入使用。这标志着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的人群,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且便捷的诊疗服务。

高压氧(hyper baric oxygenation,HBO)治疗,是指患者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,以达到治疗缺氧性疾病和相关疾患的目的。此次投用的高压氧舱是全新的第三代舱,可治疗有害气体中毒、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病、各种创伤术后及感染,以突发性耳聋及耳鸣的患者,且一次可同时治疗22人,是目前重庆市人均舱容最大、舒适度最高的高压氧舱,同时也是全国最宽的方形舱(宽度达到3.2米)。

该高压氧舱由ICU重症监护舱、治疗舱、过渡舱三个舱室组成,可分区治疗危重病人、轻症病人及亚健康人群,具备舱内监护和呼吸等高级生命支持系统,配备多媒体影音系统,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可以观看视频、聆听音乐,兼顾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。

重庆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建科于1991年,是重庆市最早开展高压氧治疗的单位。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(重庆市人民医院)高压氧科主任陈本刚介绍,从科室成立30年诊疗经验看,此前很多患者前来就诊时已处于植物状态,经过高压氧治疗,大部分人都收获了良好的疗效。除常规治疗之外,高压氧治疗还可治疗或缓解亚健康人群出现的头晕、失眠、健忘、记忆力减退、免疫力低下、疲乏等症状,针对高考生压力过大引起的各种不适等,经证实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。

与在常压下(1.0 ATA)呼吸相比,患者在舱内高压(≥2.0ATA)下吸氧,机体血氧分压可以提高到约14倍,血氧含量、组织氧分压及氧含量也相应提高。常压下大脑灰质毛细血管中氧的弥散距离为30μm,在3.0ATA高压氧下,氧的弥散距离可增至100μm。这些作用均有利于改善或纠正组织缺氧。

高压氧医学是高气压医学的一部分,我国高压氧医学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,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起来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,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,医疗改革的加快,极大地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,高压氧医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,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今后,重庆乃至周边患者若有疾病诊疗指征,可以便捷地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(重庆市人民医院)投用的新型高压氧舱接受治疗。

就医小贴士:

1.就诊:住院病人由医生安排;普通门诊:门诊挂号→高压氧科(4号楼)→高压氧诊室医生接诊→护士预约、宣教。

2.开舱治疗时间:周一至周六,每天上午9:00开舱,节假日另行通知。

3.联系方式:地址:重庆市两江新区星光大道118号;电话:63390258。

4.疫情期间,门诊患者一律要求佩戴口罩,提供7日内核酸阴性检测报告,出示渝康码,测量体温。

重庆之声记者 向含笑、通讯员 张勤